第(1/3)页 第254章 第十三次相亲170 不知道经过哪位成功人士的运作,现在的网络上流传着一句笑话:孔子的《论语》是当时道上的规矩。 抛去其中的戏言成分,《论语》确实是描述社会规矩的著作。 只不过这规矩不是针对所谓“道上”的人,而是面向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类。 通常,人们认为孔子强调的中心论点是“礼”,孟子所推崇的是“义”。 据m君理解,孔子的规矩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“礼、仪、道、德”,核心不是“礼”,而是“德”。 什么是“德”呢? 德,有很多解释,就像佛陀的论述,被人们解说出成千上万中说法,就算是三藏法师亲自去天竺,取回当地尚存的古经,也没能解决,人们看佛经时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的情况。 “德”的定义,也面临这种问题。儒家弟子对这个字有许多具体描述,却都是隔靴搔痒,让人看得云里雾里,心中不爽快。 别家的学者,对这个词的解释比儒家的解说更明确一些。 比如:法家韩非子对“德”的解释就很简洁 依照这位法家巨子的说法。 所谓“德”,就是“威德”。 有“威”就有“德”。可以说,“威”就是“德”之母。后者是前者之子。 那么,“威”又从哪里来? 不同的“威”来源不同。 野兽的“威”通常来自尖牙利爪,特别是狮虎熊豹这些大型食肉动物。 而,豺、狼、鬣狗这些体型较小者,其“威”来自于种群数量。 单只公狼或鬣狗的破坏力大致与一头野猪相当,甚至还稍显不足。单只豺在力量与体力上就全面落后于野猪。 但是,在自然界,野猪是这些野兽的猎物。 原因就在于狼等野兽捕猎是有分工合作的群体行动,会使用各种策略,把野猪与群体分开,把局面由多对多,变成多对一。 这时,狼群豺群就可以对野猪产生“威德”,并以“德”服猪。 第(1/3)页